罗衍莹:在变与不变中续写百年船企辉煌

文| 卢展晴 图|廖昀

  罗衍莹,显利(珠海)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,香港知名船企罗氏家族第四代“掌门人”,其家族的造船历史始于1870 年。自1936 年从上海迁至香港有记录以来,这家百年船企已累计生产超过5000 只型船舶。

  国内首制的第一艘世界级私人豪华游艇,珠海造;被誉为“水中法拉利”的Alpha87 豪华游艇,斗门造。

  造价轻则上千万,重则过亿的豪华游艇,在二十多年前,似乎与珠海并无关系。然而,正是随着显利(珠海)造船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显利造船)在珠海安家并崛起,一个个关乎造船工业的传奇故事,就此书写。

  而亲手打造一项项精品的,正是扎根珠海22 年的显利造船董事长罗衍莹及其团队。

  在其再熟悉不过的第二故乡,罗衍莹正凭着睿智与执着,默默向世人诉说传承与创新的故事,并走出一条变与不变完美兼容的奋斗之路。

香港百年船企 珠海安家

  造船,是罗衍莹一辈子最在乎的事,也是家族赋予他的使命。

  他出身于香港知名船企家族,罗氏家族的造船历史始于1870 年。自1936 年从上海迁至香港有记录以来,这家百年船企已累计生产超过5000 只各类船舶。

  作为第四代“掌门人”,他的造船故事,是如何与珠海连接?那就得从22 年前说起。

  提起往事,罗衍莹很快打开话匣子。“至今还记得那年是1992 年,邓小平南巡,祖国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。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,吸引了全世界华人和投资者的目光”,罗衍莹回忆,当时从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冶金系毕业十余年。因船厂发展空间受限,当年罗氏兄弟便决定召开家庭会议,提出要把香港大屿山竹篙湾船厂迁移到内地发展的计划。而抱着极大爱国热情的罗衍莹,决定奋力一搏,毛遂自荐回内地为家族谋划新发展。万事开头难。建造一座现代化船厂所需的条件非常苛刻,地理选位尤为重要。

  “光选址就花了大半年时间,足迹踏遍蛇口、番禺、平洲、虎门、新会、珠海等地,行程上千公里。”罗衍莹回忆,经反复对比,斗门港的区位、交通、水深和土地成本都符合要求,最终便把目光定格在珠海,选择了斗门白蕉工业园开发区作为建厂之地。

  选址过程中,一则小插曲不得不提。建厂之地位于珠江八大出海口磨刀门之畔,斗门大桥横跨磨刀门上空,大桥的净高将直接影响在上游建厂及船舶的进出。“当时大桥净高属于不公开数据,为摸清大桥高度,只好用最原始的办法,亲自用垂吊一尺一尺测量。在获得准确数据后,心总算踏实下来。”

  正是凭着这股敬业精神,罗衍莹克服重重困难,正式在1997 年与斗门签订建厂合同,并于1998 年在乱石丛草中建设第一栋绿色厂房,正式在珠海安了家。

在变与不变中 续写辉煌

  事实证明,斗门确实是罗氏家族拓展造船事业的福地。

  2000 年9 月,显利造船正式开张,在投产当年它就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,令人眼前一亮。由其生产出口美国的81 英尺世界级豪华游艇引起了业内轰动,成为了国内首制。2004 年1 月,显利造船又建成52 米高级豪华游艇(SEASHAW II),被美国权威游艇杂志评为“世界级私人豪华游艇50 强”。

  首战告捷后,显利造船快速步入高速发展轨道,产品种类不断增加,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时俱进。

  然而,前进之路总是充满考验。2008 年前后,受金融海啸影响,全球游艇市场受到猛烈冲击。作为以制游艇闻名的显利造船,该如何逆境突围,考验着掌舵人的经营智慧。

  求变,成了罗衍莹的不二选择。“最关键是要以市场需求确定经营侧重点,而不能一条老路走到黑”。眼见游艇市场日渐萎缩,罗衍莹敏锐地抓住另一新增长点。

  近年来,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导不断引向纵深,许多沿带沿路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码头建设热潮。显利造船以敏锐的市场触角预感到一个新的市场即将呈现,那就是码头增多后集装箱船停泊必定需要更多大马力拖轮。于是,该公司重新确定经营重点,抢先研发建造马力高达70 吨、80 吨的拖轮。实践证明,这一决策顺应了市场,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。据介绍,在显利造船去年交付的20 艘船舶中绝大多数就是拖轮,为公司抵御市场寒潮开辟了另一条突围之路。

原载:《如歌》(珠海外商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特刊)